民族形式相关论文
田汉创作的新编历史京剧《岳飞》,作为戏曲历史剧创作在戏曲现代化改革过程中的重要尝试,包含着田汉对抗战初期粗糙迫切地“利用”......
1955年针对梁思成的建筑思想批判,剑指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复古主义与建筑中的"浪费现象",却未对关涉建筑设计规律的"型范""法......
在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之际,我们仍需要以严谨细致的态度考察《讲话》指引下的革命文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构成内容,而其历史推进主要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中国文艺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在一百五十年前发表的《资本论》为人类的“前史”敲响了警钟,而列宁在一百年前领导的十月革命则为人类打开了想象未来的空间......
27楼及南门校舍,是50年代初北大从沙滩迁址海淀后历史风云的见证,是新北大的起点。这些有着鲜明民族形式风格的建筑正面临在“危房改......
关于“文革”,关于“批林批孔”运动,这里不消多说。尤其是后者,那是一场有政治背景的特殊的意识形态的斗争。笔者在酝酿《“文革”中......
20世纪30年代与40年代出现了"大众文艺"与"文学的‘民族形式’"的论争。肯定大众与民族文学形式的同时,知识分子所崇尚的文学形式......
大跨度矩形平面(Lx/Ly>1.5)四坡水混凝土空腹网格屋盖结构是由马克俭院士提出的新型大跨度空间网格屋盖结构形式,具有受力合理、跨......
民族形式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有着非常复杂的理论资源,从马克思、斯大林的民族理论到中国哲学思想,都对毛泽东民族形......
福州师大许崇信教授在《从现代翻译实践重新认识直译与意译问题》文中说:意译的存在,是因为存在着不懂外语的读者,他们总是习惯于本族......
贺桂梅《书写“中国气派”——当代文学与民族形式建构》一书对1940-7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中民族形式建构的历史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梳......
1945年,油画家吴作人创作了他的第一幅中国画《藏茶传》.本文以此作为切入点对史料进行回溯,认为其于1943年-1945年的西行写生是促......
抗战时期的文艺“民族形式”讨论从属于同一时期的“中国化”讨论,是“中国化”讨论的一个具体构成部分.文艺界之所以没有广泛采用......
根据国内外档案馆藏图文档案和现场调研测绘厘定出民国时期武汉大学附设华中水工试验所的设立缘由、建筑选址、设计团队及建筑设计......
本文以南京地区为例,探析民国建筑的发展历程,反思民国时期传统建筑向现代建筑发展的时代变迁大背景之下,传统固有式的局限性。民......
20世纪40年代“民族形式”问题论争是中国文学史上继“五四”时期“人的文学”之后的又一次最富于文学本体意义的建设性大讨论,是......
《新建筑》杂志创刊于1983年,创刊号大幅刊登了关于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评论文章.香山饭店在我国引起的讨论多着眼于民族形式和中......
陈占祥先生是 1954年来到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的 ,在 1954- 1957年间任北京市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在这期间 ,他主持完成了南礼士路、......
为了贯彻周总理提出的“古、今、中、外一切精华皆为我用”和“以人为主,物为人用”的指示,“文革”后我到国家文物局,从“整理国......
前言rn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个小说流派“山药蛋派”.这个流派以著名作家赵树理为代表,因其作品具有新鲜朴素的民族形式,生动活......
美术的特性,首先体现在它的民族形式。美术的民族性并非抽象,它是一个民族最基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农耕......
民族主义及民族主义文学是两个较为复杂的术语,涉及到一定的价值指向与意识形态问题,抗战文学中的“民族文学”口号和“民族形式”......
一、概论:rn有人问,装饰是什么?是填补空间的附加物吗?不是!它本身已经同空间构成一定的结构关系,把世界物质结构和人类知识结构同......
中国的武术和舞蹈(特别是民族舞)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带有浓厚的民族形式和传统色彩,除了用语言、文字表现和记载以外......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随着战争的深入,抗战文学也蓬勃兴起。冀中是华北抗战的主要战场,其斗争的惨烈程度是超出人们的想象的,......
魏明伦的骈赋艺术是对民族文艺形式的创造性继承。他用骈赋这一艺术形式抒发他对中华历史文化的热爱,表达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社会......
本文对三、四十年代的现代文学中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由文化认同向民族认同转型的考察发现,这种各执一端的极端化是在现代性的......
通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马克思主义传播中运用“民族形式”的文本解读,结合社会需要,文化土壤和时代发展来考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中国画是世界文化的一块瑰宝,自产生和发展以来,就以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华民族表达情感、抒发情怀、寄托精神的......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党行动的理论基础,建党八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理论基础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发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美术通过运用人民群众最为熟悉的民族形式积极宣传抗日,鼓舞革命斗志。首先,民族形式有广泛的群......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称民运会,以下同)是1953年在天津举办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和竞赛大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982......
南京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堂、纪念碑是近代重要的纪念建筑,由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吕彦直先生所设计,他开创了使用西方建筑技术和建筑材......
"十七年"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开始这一特殊的历史阶段。这段时期的设计方针从50年代初的"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起......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是世界化与民族化两种倾向互相纠葛缠绕,交替消长的曲折过程.四十年代文艺文学界所展开的"民族形式"问题......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形式体育项目之一,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思想,是儒释道文化的大融合。中学时代练习会终身受益,随着对......
<正> (一)读者与作者之間 有些人当談到文学作品对讀者的作用时,常常喜欢搬用“艺术的魅力”、“真实情感”乃至“独立”、“不朽......
<正>近几年来,民族文学理论界大为活跃,悬而未决的民族文学划分依据问题再度引起民族文学理论工作者的重视。归纳各家之言,可分为......
论文试图从现代性视角去审视中国五六十年小说中的农村题材问题,既看到它的历史合理性,也看到它的种种过度意识形态化。中国革命要把......
目前现代文学史撰写及现代文学评价中有意无意的以西方现代标准为参照的做法,形成了对民族文学、文化传统的价值遮蔽。在中国现代......